1)第八百二十五章 洛阳科举(二)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首次举行科举,有一个重要考量,考量是,必须出一些难到所有人都答不上来的考题,必须让心高气傲的士子们心服口服,以免因为出题太简单,而让人轻视了科举,从而对科举失去敬畏。

  整个【经学】一卷,用于难为人的试题是一道政论题,题问,【何以,三百年,必有王者兴?何以,王朝三百年,必亡?何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最后一道政论题,答题的位置,在答卷的整个背面,五尺长卷,背面所有的空白全只答此一道题。

  作为最难的压轴之题,难度已绝非熟读经典博览群书所能答出的,纵是高才,答之亦难。

  但见,考场之上,答至最后一题的士子们,或是抓耳挠腮眉头紧锁,或是略有所感,奋笔疾书,不管是抓耳挠腮还是奋笔疾书之人,无不神色慎重,一脸肃然。

  良久之后,哐的一声锣响,时间到了,考试结束了。

  一士子目光从卷上收回,试卷背面,最后的政论一题,他写的满满当当,监考把试卷从他面前拿开之时,士子脸上满是意犹未尽之感。

  按吩咐,监考的羽林士们把考卷按着顺序收好之后,拿来浆湖和黑纸条把试卷上的姓名全给湖住了。

  湖完,监考们展示给考生们看,“都看见了吧?籍贯姓名已封,判卷之人全是盲叛,不会有徇私舞弊。”

  见此,不少考生们暗暗点头。

  很快,这一波考完的士子,被考官们再三交代,要保存好所发的竹片,切莫遗失,交代完,羽林军士上场,把所有八百考生全部带下场,去了。

  此时,场下等着的人,已守候良久了,他们还想等人下来的时候问问考的咋样了,结果考完的人直接就走了,不给任何见面机会。

  见此,好多人寻思一下就明白过来了,此是怕漏题,特意为之。

  刘玄德在整理试卷,八百份试卷,严格按照顺序装了足两车之多,认真检查完一遍,刘备令羽林军看押着试卷封库存放。

  第二批考生很快上场了。

  与此同时,住宿营地里,第一批考完的考生兴奋的围在一起七嘴八舌讨论着考试的内容。

  这讨论过程当中,免不了对答桉,所有考试不管是谁在考试,只要是考试,都免不了想对答桉。

  答桉一对,答错的捶胸顿足,答对的兴高采烈。

  那些答的比较好的人,更是乐不可支了。

  讨论到,最后一道最难的政论的时候,所有人都面露难色,就是自认为答了一些东西的人,心里也很没地,也不知道到底答对没有。

  卷末所设的最后的高难度题目,成功达成了预期,成功的把所有人都为难住了,士子们对科举的敬畏由此而生。

  第二场考试,跟第一场没太大区别,仍然是考生们上场之后,监考的羽林士查阅其编号,确保无误,再分发

  请收藏:https://m.bqgu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