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八十五章 又练兵,关羽下营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何妥善安排来投效的数名甄氏族人,让李孟羲感到了一些为难。

  虽说甄氏族人的已经决定投军了,但毕竟甄氏族人跟普通士卒不同,甄氏族人有非同一般的政治身份。

  按义军惯例,无功就绝无封赏,所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军中跟外来,应具为一体,哪怕来投效的是赵子龙,哪怕赵子龙有天大本领,彼初来乍到一功未立之时,不能立刻赏官,赏则对军中士卒大不公。

  故,但有来投效者,不论是谁,应放于军中体系当中从头做起,要是真有本事,在义军功赏分明的体系中不难露头。而要是,堂堂赵子龙竞争不过普通士卒,那凭什么要重用他。

  去年清查黄巾旧部从中找到黄巾旧将廖化周仓之时,李孟羲未多加考虑立刻就将诸黄巾旧将提拔到了高位,当时,刚于巨鹿落脚,军中有功士卒还未提拔,就先提拔了黄巾降兵,这难免会伤了将士之心。

  所以由此开始,在军中再吸纳新人,不得有丝毫特殊,丝毫偏私。

  李孟羲一直认为法度刚正不阿,不能有半分模湖和通融之处,可今次,与甄家的交涉,甄氏展示了惊人的财力,若想与甄氏一族加深联系,那就理应给来投军的甄氏族人以高位,以此来表示出诚意。

  可,两难之处就在这里,要是提拔毫无功勋的甄氏族人,于军中其他士卒大为不公,可要是不加以重用,又似乎有看轻甄氏,有薄恩寡义之嫌。

  李孟羲犹豫了又犹豫,他在两难之间,最终选择决定恪守规则。管他甄氏多有钱,管他甄氏有多大势力,来了军中,就得服从军中规则,任何人来都无例外。

  细思起来,关键不是提拔个几个甄氏族人的问题,而是,有无公道。

  提拔了几个甄氏族人,利处是,能与甄氏加强联系,这给义军带来的收益很大;但细思,除了收益以外,另还有代价。代价是,一旦多了例外,就立使军中公道荡然无存,提拔了几个甄氏族人,会挤掉好几个更优秀的人才的位置,按甄氏那般豪族的眼光,区区伍长什长,人家肯定看不上,连百夫长都不一定看得上,那最少得给个千夫长职位。

  给出了一个千夫长职位,这个特殊提拔的千夫长,因不是从竞争中选出来的,那大可能,这个特殊提拔的千夫长,能力与职位不配。

  于是,在平常战事,还无妨,能力突出的千夫长跟能力一般的千夫长,发挥的作用没太大的差别。但,就怕极端情况,极端情况下,人和人能力的差别就突显出来了。

  经正规渠道竞争上来的千夫长,能力更优秀,于是在残酷的艰难的关键战斗中获胜。

  而要是能力稍差一点,在残酷的战斗中,要么兵败,要么就意志不坚定,望风而逃了。

  千夫长这个职务,掌千军之重,一千士卒,

  请收藏:https://m.bqgu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