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八十四章 功勋制度增补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秦束等吏部官员有事找来,他们问,此次常山一行,除拔擢有功之士以外,随行之普通士卒,是否该奖赏。

  秦束等人讲,出军在外,行程劳顿辛苦,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若不奖赏,不利激励军心,可若奖赏,又不知该如何奖赏。

  这个问题问的好,之前都没意识到这一点。

  李孟羲摸着下巴不由思索起来,军中功赏大体是论功行赏,主要是依托于战功来进行封赏,可要是只赏战功,不赏其他,大有破绽。

  假设,有一老卒,随军征战数年经历大小数十战,数年的行军路途加起来得大几千里,可恰又因此老卒一直没能打上硬仗,一个人头也没砍,因此就没有斩首之功。

  可要知,在外行军,风餐露宿的辛苦异常,一个老卒征战数年行军几千里的辛劳加起来,对军队的贡献抵得上一级首功了。

  老兵,何为老?乃经历多也。就跟汽车一样,汽车里程跑的多了,发动机就老化了。

  李孟羲想出了解决之法,他参考了汽车里程这一点没什么卵用的知识,设计了功勋系统出除战功之外另外的功勋制度。

  参考汽车里程,可以给记录每个士卒的行军里程,当随着士卒军龄越来越深,行军里程累积的越来越长,行军十里之辛苦,不足为道,但行军百里,行军千里,乃至数千里之时,就值得一赏了。

  出征士卒跟留守士卒,虽都在军中,但很明显,哪怕没有遭遇战事,没有危险,出征的人远比留守的劳累辛苦,对更辛苦的人,若不加以额外奖赏和激励,那士卒必然心里抗拒远行作战,必然更想留守。

  而若是,行军里程也算成功勋,都不用厮杀,只要走够足够多的里数也能立功,此时,士卒们则就闻战而喜闻出而喜了,士卒们就因此更倾向于出去作战。因为在城里捞不着功勋,而出去不一定会有厮杀,但必然会累积功勋,远出作战对士卒来说是大有利处的选择。

  全军士卒都争着抢着出去打仗,这是何等的虎狼之师啊。

  李孟羲目光扫过秦束等人道,“我有一法,可于战功之外,另分出额外功勋规则。

  何为额外功勋规则?

  就比如,此次常山之行,往返十几日,路途几百里,此几百里路途,赏者太小,不足一赏,可不赏,又不利励士,此处,可用累积法。

  每出兵,可将全军士卒行军里程一一记录在册,如此,行百里,百里辛劳不值一赏,行千里亦不值一赏,可累积至行军万里之时,这万里路途之劳苦,诸位以为,当不当得一重赏?”

  秦束闻言等人眼中一亮,这不失为一个极好的方法。

  这还不算完,李孟羲解决了秦束等人的难题之后,还举一反三,扩展出了更多。

  “除将士卒行军里程登记造册以外,还可按从军年限累增功勋。

  军旅

  请收藏:https://m.bqgu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