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四十八章 百万只防疫护具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孟羲去了妇孺营,找到绣娘柳氏,柳氏和一群妇人们正在做着搓麻绳编网纳鞋逢帐篷一类的细碎工作。

  柳氏放下手头的活计走过来,问是否是有新的军务。

  李孟羲想了想,把口罩的样式大抵跟柳氏说了一下,他边比划着边讲解着,“是这样,两层巴掌大的布,中心填一层碎炭,缝住。

  此物用于遮掩口鼻,乃防疫之用。可田卜他们做了一个,炭聚成了一团,带着很不舒服。

  你们看看给怎么给做好。”

  任务交代完了,柳氏想了想,觉得不是太难,拿着针线去忙碌了。

  李孟羲站在外边等着,不久,柳氏把口罩做好,拿了过来。

  李孟羲接过口罩看了看,他看到,虽然说柳氏手艺精巧,口罩缝制的很精致,但是,口罩依然只是两层布之间塞了一点碎炭,依然是这个结构。

  李孟羲不由皱眉,他拎起口罩一端使劲抖了抖,里边的炭全颠到一头去了,这样的口罩,戴上不一会儿,活性炭就全沉到下边去了,不堪使用。

  这是第一个问题。

  当李孟羲把口罩戴上一试,第二个问题出现了。

  口罩两边的绳环太长了,挂到耳朵上口罩根本无法贴面,直接滑下去了。

  李孟羲回想了一下,似乎,后世的口罩,挂耳朵的绳子是弹性绳子,松紧是可调的。

  东汉末年不好找弹性绳,所以,思来想去,李孟羲觉得,可以将绳子绳环舍弃,换成鞋带一样的两根短绳,这样,个人就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自己来调节松紧。

  这是第二个问题,绳环不好用。

  第三个问题,李孟羲发现口罩形状不对,后世的口罩的形状正好能贴合面部的轮廓,戴上之后把口鼻护的严严实实的。

  而柳氏缝的这个口罩,与其说是口罩,不如说是个面纱,根本不能贴合面部结构。

  取下了口罩,李孟羲认真的给柳氏讲解着口罩的不足,“柳姨,你看,”李孟羲指着口罩里沙子一样乱动的活性炭,说着,“碎炭装里边总是往下掉,一掉上边就空了,挡不住东西了,你看有没有办法让炭不往下掉。”

  “第二就是,贴合不严,你看看想想办法让他能贴合面部,最好是一戴上去,口鼻全都能遮掩严实。”

  交代完口罩的细节,李孟羲让柳氏先忙碌去了。

  站在外边,李孟羲抬头看着天空寻思了起来,碎炭这玩意儿跟沙子一样,装口袋里可不就是会往下沉吗。

  李孟羲觉得,活性炭下沉问题没治了。他于是便想,有无改进的方法。

  比如,可以把炭打的更碎,然后弄一块布,布上略撒一些胶水,然后将活性炭的碳粉撒上去,撒厚厚一层。

  这样,炭就不会下沉了。

  李孟羲觉得自己的改进方法很好,完美的解决了问题。

  但是,李孟羲明显小看了柳氏等一群妇人的智慧,且李孟羲

  请收藏:https://m.bqgu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