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四十七章 柳树的清水提取物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又一日,清晨,李孟羲起了个大早,然后把弟弟也叫起,两人穿好衣服急匆匆的来到城主府。

  城主府中,昨夜一夜繁忙,士卒们严格依照要求,断断续续的给溶液加热了一个晚上,终于,大部分溶液几乎熬干了,熬的只剩一个底儿了。

  当李孟羲走到油脂那一瓮前,他看着还是满瓮的油,郁闷的挠了挠头。

  边上,负责烧火的那个士卒小心翼翼的解释,“军师啊,俺烧了一夜了,干烧不见少……”

  李孟羲笑着安慰了士卒一番,安慰说油就是不好熬,打消了士卒的担忧。

  除油脂之外,所有的溶液,石灰水溶液,醋溶液,面粉湖溶液,酒精溶液,还有最后一个清水,所有这些溶液已经将近熬干了,剩的不多了。

  最后的一步,李孟羲决定亲自来,他亲自控制着火候慢慢的一点一点把最后的溶液给熬干。

  可是,熬着熬着,李孟羲发现问题又出现了。

  因为陶瓮底部是平整带有微凹的形状,溶液因此摊的很薄,这样就造成了边缘部分的水分先被蒸干,然后蒸发的遗留物一些类似白盐的东西随着继续加热开始冒烟,湖了。

  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当李孟羲探头往瓮底去瞅,瞅见瓮里那一点点溶液开始沸腾,他发觉事情有点不对了。

  此次测试,全程用的低温熬煮之法,之所以用低温熬煮,是怕高温破坏了药物成分。

  问题就在这里,溶液多的时候,加热好控制,但是溶液只剩了个底的时候,稍微加热一下,立刻就沸腾了。

  这让李孟羲意识到,技术流程有大问题,陶瓮太大了,需要一个精致的小器皿。

  大瓮可以进行前半段蒸发,当蒸发到尾声之后,把浓缩的溶液转移到小的器皿中,然后精细加热。

  这样,就不会在最后的阶段因为温度升高太快而功亏一篑了。

  察觉到了漏洞,李孟羲预感,昨夜一整夜的忙碌,可能全成无用功了。

  李孟羲停止了加热,他问众人,问昨夜天快亮的时候,瓮底儿剩的那一小点水,烧滚了没有。

  士卒们皆说煮滚了。

  李孟羲心说完蛋。

  熬了一夜,一夜都没沸腾,结果到最后,给煮沸腾了。

  沸腾的水温度可是有一百度的,照这个温度,沸水咕都两下,药用物质估计全得分解了。

  李孟羲觉得测试可能已经失败了,他本想就此放弃从头再开始,可是,他侥幸的想了一想,人家中药也是高温熬煮的,结果高温熬煮的中药也能治病,这说明,虽然高温会破坏大量药物成分,但总归能有少部分药物存留下来。

  正基于这个推断,李孟羲觉得,好歹先试试再说,万一呢,万一高温煮过的柳树皮,药效依然还有呢。

  将所有溶液给倒出来,倒进小清洗干净的陶碗里,把碗放在火上进行加热,溶液已

  请收藏:https://m.bqgu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