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八十八章 不对称军备对抗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义军现在有一个很尴尬的问题,军中十五万人,除去老弱和妇人,男丁足有十万人的,这十万男丁,虽然老迈青壮皆有,老的能到七十,小的十四五,但这十万良莠不齐的男丁有着基本的编制,这十万人还经过了一轮队列和纪律训练,战阵之上,论齐整有序程度,当时还胜过皇甫嵩的官军,这十万人虽说缺少兵甲,但至少能人手一把木枪,拿着木枪作战勉强也是够了。

  军中当真有十万可作战的人力,有十万有编制有纪律有兵器有组织度的兵力,堪称兵马强横。

  但尴尬的是,军中兵甲奇缺,缺到当初连人手一根木枪都费了好大劲才凑够。

  依将来计划,义军必要兵霸巨鹿,势必与朝廷直接对上,因而,有一定的战争的可能,所以,这十万可战人力便是立足的依凭。

  统数军中武备数目,若按最低的标准人手一件铁兵器来算,铁质兵器缺了六七万件,铠甲则足足缺了九万。

  而要是按比较低的一个伍长批甲,普通士卒不披甲的最低的五比一比例,那十万兵力也得两万甲胃,还缺一万。

  无甲的兵员在作战时最惧弓弩,一轮箭雨下来,人如麦倒,而大汉军队偏偏弓弩犀利,若以大汉官军为假想对手,缺兵器问题还不算大,木枪摆起枪阵照样犀利,照样能杀人,可铠甲的缺乏问题就比较严重了。

  思来想去,在缺甲的情况下,又要想法尽可能抵挡弓弩的杀伤力,唯有的省钱办法,是配备盾牌。

  没有铠甲,那就人手一个门板大盾,同样能提供对弓弩的防护。

  简陋的木质大盾防护力比不上坚木为底上蒙牛皮甚至铁皮的真正军盾,但想来,若是舍弃轻便和一定实用性,用廉价木头只要做的够厚,一样能有比肩军盾的防护力。

  对义军现在来说,从实战出发,最好的配置是,人手一面厚木大盾,也就是,义军中九成的无甲人员,人人都当刀盾兵,人人都带着一面大盾。

  这是李孟羲所能想到最廉价的的对抗官军弓弩的方法。

  再思及军中现在的人力和生产能力,廉价大盾其实容易生产,随便把厚木板绑成一块就足以了。

  所缺的九万副大盾,只要木料足够,三两月便足以全额完成。

  然而,缺的就是木料,现在连做曲辕犁的木头都缺。

  当李孟羲发现,人手一件盾都做不到的时候,反过来想,为对抗弓弩,与其花力气做盾牌,做铠甲,还有一种更高明的做法,那就是,铠甲也不做了,盾牌也不做了,要对抗弓弩,那就也大量做弓弩。

  对抗矛的可以是盾,对抗矛的也可以同样是矛。

  大汉官军弓弩犀利,若选择用配备铠甲来对抗,中规中矩,若用最廉价方法配备大盾来对抗,勉强能有用。

  而若管他铠甲不铠甲,直接全力做弓弩,缺八万

  请收藏:https://m.bqgu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