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八十七章 八千甲士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欲掌控巨鹿一地,要清查巨鹿地方所有的田地、丛林、河流、池塘等等地域资源,还有人口,其实有一个更精确的方法,可以直接查朝廷卷宗。

  在古代,田亩和人口为朝廷赋税根源,把土地与人口核实造册乃基本的政务。

  虽说时至汉末,各地多有隐藏人口之类的大问题,但土地有关的记录应该颇具参考价值。

  待开春大起屯田,直接派屯田队下放各地,然后重新丈量土地重新分地,这势必耗时费力,而若依托朝廷本有之政务根基,则能事半功倍。

  而问题就在这里,朝廷的政务根本,官员已被黄巾杀的一干二净,土地与人口实册早在战乱中毁的一干二净。

  于巨鹿一地,官府势力处于真空状态,这一方面,可使义军在掌控土地时没了阻力,另一方面,却也使涿州军需从零开始搭建起政务结构,可谓是有得有失。

  除屯田以外,随屯田而动的另有一事。

  军中总有十五万多人,这十五万人是不可能全去屯田,除去没有太多劳作能力的妇孺,除去各类匠人,好不容易搜集到的各类匠人如果散下去种地那就太亏了。

  不管现在还是日后,军中有大量的生产任务要完成,大的诸如兵器,铠甲,各类车辆,曲辕犁,小到锄头镰刀等等,还有包括酿酒,染布,织布,造纸各类,这些手工生产也极其重要。

  所以,军中现在的千人出头的各类匠人绝不可能下放屯田。

  非屯田人口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战兵,李孟羲觉得保留一部分脱产的精锐战兵是有必要的,也就是,当屯田开始,兵民分离之后,屯田的算是半兵半民,而义军要有一支专职的军队。

  问题就在这里,以义军现在的规模和根基,战兵维持多少合适。

  与关张二人一番讨论,众人意见一样,首先,战兵得先选精锐,得精挑细选身强力壮的青壮,剔除当中老弱。

  李孟羲对此很赞同,对人力最佳使用方式就是这样。

  青壮和老迈种地都能种,但是老迈当兵的话,跑不二里就掉队,严重影响军队战斗力。

  所以,分工协作,各司其职,老迈种田,青壮当兵护民,两全其美。

  既要精减兵力,事不宜迟,关张跟李孟羲动身去了城外召集了所有战兵,然后经半日选拔之后,清掉了老迈战兵约两千人。

  细算数目,留在巨鹿城的战兵约有六千,再加上预备兵员,预备兵员指那些通骑术的骑兵预备骑兵,还有打过猎的弓弩手预备,还有身强力壮的刀盾士预备,这些预备兵员数量不少,单骑兵预备兵员就将近三千人,再加上弓弩手刀盾士,总有四千多。

  把刘备带走的兵力大几百也加上,也就是说,军中精锐战力过了万人。

  全军人力共为十五万,老弱妇孺减去八千,各类匠人减去两千,读书人

  请收藏:https://m.bqgu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