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广东海盗_盛世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然行劫,此粤东所谓踏斗者也。出遇商船,则乱流以截之……日久日多,遂分为一二船,势渐以大”[4]。如乾隆五十五年正月,温亚常先后在越南纠约伙众到内地洋面行劫。从二月至五月,在海上行劫数次,劫得鲜鱼、衣服、酒、米等物,又有苏廷球等“被掳入伙”。六月回越南短期休整,不久又纠同出掠。后来,温亚常、蛋家二船在崖州老虎头山洋面遭遇“参将钱邦彦巡船,疑系商船,扰近图劫,官兵施放枪炮,将盗伙黄亚六、李廷彩击毙”,盗船逃逸,官船追击,在伽罗州洋面,官船被礁石撞破搁浅,“适大辫三、何起文二船驶至接应”,众海盗将钱邦彦等官兵杀死[5]。朝廷闻报后,谕令粤督福康安“严缉洋匪”[6]。福康安不敢懈怠,迅即调派兵力搜剿,温亚常、蛋家二等匪目匪伙纷纷落网[7]。

  从上述匪殴的活动中,可以看出,该股规模不大,属临时纠约;虽以越南为基地开展活动,但还未被西山军利用,官府还有能力控制事态的发展。对此,乾隆帝不无得意地说:“广东海疆现无紧要事件,其海洋盗匪,节经福康安搜拿整顿,渐已敛迹”[8]。但是,清朝中衰的机芽已露,“今洋面之盗……无非以闽广及各海滨失业无赖之徒,或托捕鱼,或称水手,或隐为耳目,在岸侦探,地方不察,遂至成群聚党。旁午各出,是目前游民处之无道,即新盗耳”[9]。旧盗并未“敛迹”,而“新盗”迭出,加上越南方面的因素,万里海疆很快陷入了一种浑沌不清的局面。

  二、崛起的契机

  有位美国学者认为:“刺激中国海盗活动转型的因素是越南西山起义。从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海盗开始应募加入西山海军,作为回报,他们被授予各种官阶头衔……原本属于临时生计的海盗活动变成了一种全天候行当,为贫穷的广东入提供了不断向上攀升的机遇”[10]。确实,越南西山政权的庇护是乾嘉之交崛起的契机。18世纪70年代,越南(当时称安南)黎朝衰微,以阮文惠兄弟为首的西山农民起义爆发,“建西山旗号,使其党分行扰掠,百姓为之骚动”[11]。乾隆帝命两广总督孙士毅等率军干涉,遭到惨败[12]。阮文惠立国后(清廷准其改名为阮光平),向清廷上书邀封,乾隆帝颁布上谕称:“朕顺天而行,有废有兴,悉归大公至正……用是特颁恩纶,封尔为安南国王”[13]。

  但是,西山政权的建立,并没有带来越南国内的稳定,相反,南方的阮福映在法国人支持下,与西山军展开了十几年的战争。“光平父子,以连年战争,国用缺乏之故,乃奖励海贼,四出剽掠,遂酿成嘉庆朝海疆之巨患”

  请收藏:https://m.bqgu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