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六十四章 中了“迟缓咒”的左丰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至三月六日,这日一早,妇孺营的柳氏找来了,柳氏说,让做的口罩做了许多了,没地儿放,看放哪。

  李孟羲忽然意识到,一不小心把口罩的事儿给忘了。

  赶紧跟柳氏到了妇孺营,到妇孺营后,李孟羲看着装起的一大包一大包的活性炭口罩,李孟羲不由扶额,完了,出事了。

  活性炭口罩这玩意儿有保质期的,活性炭吸附杂质的能力太厉害了,不经保护的话,放上一段时间,口罩就被污染了。

  算了算时间,从开始找人做口罩到现在,十几天过去了,估计大多数口罩已经被污染了。

  李孟羲意识到,得赶紧找到保存口罩的方法。根据活性炭的性质,把口罩随便放在室内一放还不行,必须是放在隔绝空气的无菌环境。

  可是,就现在这个条件,无菌,还隔绝空气的地方,哪里去找,难道装坛子里吗。

  装坛子里要说也行,只是就坛子那点体积,得用多少只坛子才装的下这成千上万只口罩。得找更好的方法。

  想来想去,能隔绝空气,又无菌或少菌的环境,李孟羲想到,土窑。

  在烧炭的时候,土窑密封着,密封之后,窑里就进不去空气了,土窑是一个绝好的隔绝空气的场所。

  再者,土窑的生产方式决定了,烧窑的时候窑里温度很高,纵是窑里本来有细菌,烧了一遍之后,什么细菌都不存在了。

  李孟羲想到该怎么保存口罩等一应怕细菌的物资了,可以找一个干净的窑,把东西放进去,然后把窑给封死。

  有了主意,李孟羲立刻奔赴窑场,找人问了问,问清哪个窑最近用过,然后将所有做好的口罩一股脑塞进去。

  据柳氏所说,这段时间做的口罩加起来,得有十万朝上。

  十来天了,平均每天一万只口罩,妇孺营最少有一千个妇人在忙碌,一人一天缝十个口罩,这个数量差不多了。

  多达十万个口罩往窑里一放,才占了一小点空间。

  以李孟羲的估计,一座中型的土窑,足可塞进去千万只口罩。也就是说,按人均三五只口罩来算,巨鹿一郡几十万人所需的口罩加起来,只需一个窑仓就够了。

  令人把窑封起,封好窑之后升起火把窑门烘干,怕万一哪里有裂缝不小心进去了空气,李孟羲让人把窑从上到下再湖上一层泥给湖严实,以尽可能的稳妥。

  口罩的事处理完之后,李孟羲想起,既然窑洞里很干净,且窑洞密封之后能很好的隔绝空气,那么,窑洞里除了能放口罩,还能放什么,粮食?药材?水果?

  李孟羲隐约感觉,窑洞会有大用,像后世农村的地窖什么的,放红薯放土豆能保存一整年之久。

  ——

  李孟羲随后去看了制药进度。

  在发现杨柳当中能提取出治愈风寒的药物之后,因杨柳材料极其易得,制备极其方便,提取物

  请收藏:https://m.bqgu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