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二十章 开考之前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月十日,正好是二月上旬最后一日。

  一大早,李孟羲起床醒来,走出了门外,他看到,早晨的阳光甚是明媚,冬日里常见的灰暗天空,不知何时早已不见了。

  院子里多了叽喳的鸟叫,枝头上,挺露着嫩叶的尖绿。

  春日彻底来了。

  至城主府,一夜未睡的刘备。见李孟羲来,笑道,“羲儿,考卷全已印完,你验验?”

  李孟羲瞅了一眼堆的山高的试卷,心说,验锤子。

  而不验的话,虽说印版不会错,可几千份试卷,那些徒手印制的字章之类,难免会有一些错误。

  走到矮几旁,几步路,李孟羲想好了取巧的对策,不一个一个翻着检查了,考试的时候,直接拿一个大木板,把原始的考卷贴上去,然后让考试的人自己对照,错了自己改。

  落座之后,李孟羲向关羽刘备说起了考试流程。

  因为要考足足十五科之多,试卷多,轮次也多,因而若不安排好,容易混乱。

  所以,李孟羲想到的方法是,考试之前,先给考生们编队,规定好各自考号。

  这样,每一轮考试,次序都是固定的。

  然后,收试卷的时候按顺序,放试卷也按顺序,这样,到最后合计的时候,就条例清楚的多。

  流程定好,下一步,一边派人去把所有参加考试的人,包括涿州士子,包括义军君子营几百读书人,给张罗到一起,划分好次序。

  然后,找地方布置场地,安排考场。

  考场很好安排,不过是找一空旷地方,拉好距离,然后摆好矮几,如此而已。

  但,考试除了有桌子,还得有笔,还得有墨。

  去收集笔墨的时候才发现,全军收集下来,收集到的笔墨工具才一百多具,这当中,涿州士子贡献了很大一批,来的涿州士子,个个带有笔墨。

  李孟羲都想骂人了,纸不缺,印刷术不缺,到头来,笔墨却不够了。

  李孟羲都想起了一个悖论,悖论就是,决定木桶容量的,不在最长的那一块板,在最短的那一块板。

  现在就是,足够的纸,足够的试卷,几千张试卷笔墨才百数之多。

  不久,负责去召集参试人员的百夫长回来了,说人已带到了西门之外。

  李孟羲问,“查清了吗?人数共有多少?”

  百夫长答,“有六百八十九人。”

  六百八十九人,六百八十九个高水平的读书人。

  这些人,乃是军中所有的能称的上真正读书人的高级人才。

  六百八十九人,按百人一轮,得七轮。

  七轮考一天的话,十五科目,得考,十五日。

  李孟羲眉头不由皱起,他觉得自己一时兴起筹备科举,这可能是一个不合时宜的错误。

  屯田在即,一耽误半个月,都二月了,再耽误几日,地还种吗。

  李孟羲思索起来,他回想着十五科试卷所出的题目,试卷中的题目似乎信息量并不

  请收藏:https://m.bqgu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