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七十四章 批量渗碳法(二)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淬火所需的加热的温度,与前两步又不同了,按李孟羲的理解是,淬火原理是加热到高温骤然冷缩,铁在骤然冷缩中急剧结成晶体,因晶体的变化而获得硬度。

  因此,自然是温度越高,温度和冷水的温度差越大,骤然降温的程度越剧烈,结晶因而越坚硬。

  由此推断,冷水热水淬火效果不同,高温铁、中温铁淬火效果也是不同。

  李孟羲还在想着事情,关羽很快便把小刀放在火上加热好了,覆土的刀具烧的刃口白赤,温度肯定不低了。

  淬火开始,关羽用铁钳夹着小刀往冷水缸里一没而入,炙热的刀刃遭遇冷水,滋的一声响。

  昨日铁匠锻刀时,关羽也看了全程,刀匠淬火时短促蘸水几次,关羽有样学样,同样连蘸数次。

  刀本来就小,巴掌长一点,连续蘸水之后,温度已降的徒手可握的状态。

  按李孟羲所说的覆土烧刃法试了,淬火也完成了,结果当关羽把小刀上边的土壳扒拉开一看,关羽顿时眉头皱起。

  不知为何,刀淬火之后,不仅弯了,而且刀身裂了好几个口子。

  拿给李孟羲看,李孟羲一眼看出这刀几乎废了。

  赶紧去找刀匠询问。

  刀匠接过残刀看了一眼,直接给出了原因,“淬火时烧的太热了,下水就裂。”

  原来是这样,原来温度加热的太高了。

  刀匠说勉强还能补救,重新加热再锤打一遍能修回来,只是不很结实了。

  本就准备做一个割肉刀而已,不结实就不结实了,问题不大。

  之后,刀匠花了不久时间重新把刀烧红锻打一番,又重复了退火正火过程,当重新淬火时,李孟羲认真看着,他看到铁匠把刀烧成红热的状态,而不是白热的状态。

  淬火的温度看来极为关键,稍有不慎,刀直接弯了裂了,再好的钢材,要是满是裂缝,直接就废了。

  淬火不很顺利,可能是刀条的问题,可能刀条太细了,刀匠自己淬火,淬了一次之后,刀还是弯了。

  之后连淬了三次,次次皆弯,终于第四次,淬火成功。

  昨日一次就淬成了,今日越屡屡失败,每淬火失败,还得重新加热锻打,这样的话耗时就更长了。

  而据刀匠所说,淬火火候难以把控,淬坏了正常,淬个三五次也正常,淬七八次不成也不稀奇。

  情报更改,本以为整个锻造过程,最麻烦的是锻打,其他过程都耗时不长,原来淬火成功率也不高,也极费精力。

  淬火难成这样,李孟羲也没信心测试尿淬和油脂淬火的效果了,他告诉刀匠,据说拿马尿牛油淬火,刀剑能更为锋利,只是到底是先用马尿还是先用牛油,淬火的火候跟水淬又有什么差别,一概不知。

  李孟羲对刀匠说到,“你可自己试试,看此到底是良法,还是误传。”

  刀匠听李孟羲以密法相告,李孟

  请收藏:https://m.bqgu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