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六十四章 我计,铸剑为犁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月五日,花两日之久,匠人们终于把繁多的各类铁件木件做好了。

  关羽同往匠营查看,当关羽看到铁匠们打的犁首,观诸多犁首,与其说是犁首,不如说是放大了的诸多箭头,关羽惊讶无比。

  惊讶过后,关羽自动想出了一个很符合逻辑的猜测。

  关羽想,箭失是要破甲往人骨头皮肉里钻,同理,犁也是得破土往土里钻,箭失长于钻刺,若用箭头当做犁具,不恰如其用。

  简直绝妙。

  关羽本知失刃繁多各有其用,今日方知,原来犁具也可以有十几二十种。

  之后测试,乃是随意找了一个犁,然后换上各种形状的犁头下地测试。

  这些犁头中,铲形的,棱形的,柳叶形的,片形的,梭形的,各种各样。

  在开始测试之前,李孟羲对梭形犁头期望很大,梭形也就是流线型,流线型可了不得,飞机翅膀,还有鱼,还有鸟,都是流线型。

  然而,一波测试下去,见测试结果,最好的竟然是铲形箭做的犁头。

  再重试一次,其他各类犁头表现在二次测试中有所起伏,但唯独铲形犁首,性能尤其突出,铲形犁犁地的时候一撅一大块土,犀利非常。

  到此时,李孟羲恍然明白了一点。

  是铲子啊!原来犁具犁地的原理,跟拿铁锹把土挖起来,原来是一个原理。

  明白了,原来犁首,就是一个自动作业的铲子。

  将所有犁首收集到一起再看,李孟羲拿手指量了量,所有的犁首长短一样,宽窄也一样,铁匠们完全按要求做了。

  这就说明,真的是形状优势,而不是因为铲形犁比别的犁大了一点宽了一点才表现出众。

  犁,竟然就是铲子一样,李孟羲了然了。

  曲辕犁一个核心原理被李孟羲如此分明的发现了。

  第一阶段测试,完成。

  第二步,测试犁铧。

  同样是,用同一个犁,同样一个老牛,同样一个扶犁人,同样一个犁首同样一块地。

  犁铧不过是弧形铁片,弧形铁片能做出的区别不过是弧形的大小,还有铁片的长短宽窄而已。

  十几枚犁铧,在测试的时候,发现效果很不明显,难以区分出到底哪块犁铧最好。

  问旁人,关羽与一众铁匠们各有其词,说哪个好的都有。

  可见,犁铧这个结构,对犁地影响不大,可影响纵是再小,不同犁铧之间,仍会有高下之分的。

  李孟羲不打算就此作罢,他皱眉思索良久,准备用更精巧的方法来测试。

  既然是犁铧推土的效果不明显,无法区分出到底哪种推土的能力更强,那就索性,把土改一改,把土变得规则,变得容易测量。

  按正常的犁地,因土里草根石块之类的东西太多,犁起的土块,大一块小一块的,随机性太大,因而很难清楚区分推分效果。

  所以,李孟羲的方法是,他找来许多人,然后挖

  请收藏:https://m.bqgu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