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三十四章 煤炭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孟羲再三解释,不是鼎,只是锅,匠人们面上说懂了,心里想的还是,不过是一个没脚的鼎而已。

  匠人们开始忙碌了。

  因为铁匠实在太多,用不了所有人都忙碌,铁匠之间好一会儿谦让,才决定出了谁来打铁。

  按要求,铁匠们分工合作,从铁池里把熔融状态的铁浆夹出来,然后放于铁砧上,哐哐开始锤。

  颇感疑惑的李孟羲走了过来,他问,“为何不用铸造法?用铁水直接铸造不成吗?”

  刚打了没两锤子的铁匠不妨李孟羲过来了,怕打铁的铁星溅到李孟羲,铁匠赶紧把锤子停了。

  铁匠解释到,“不成,铸不成的。”

  “为何?”李孟羲疑惑不已,他抬头看着铁匠,“铁不是化成水了吗?只要做个模子,铁水灌进去,不就成了?”

  铁匠被李孟羲问的直挠头,也不知咋解释好了,铁匠索性,拿起钳子把铁夹了起来。

  “看着了吧军师,这铁跟泥巴一样,都不会流,冷的快,冷了就更不会流了。

  要是东西小,还能铸,锅那样大,铁灌进去,流不一会儿,就冷了,硬了,不流了,流不到下边。铸不成的。”

  李孟羲看着铁匠手中钳子上夹着那块软塌塌的果冻样的铁,此时,一个一直想不通的问题,李孟羲终于明白了。

  李孟羲一直在疑惑,为什么铁锅到了宋朝才开始普及开来,为什么宋以前的朝代铁锅极不普及,这是为何?

  现在明白了,关键就在冶铁技术。

  铁锅要普及,成本就得极低,造铁锅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种锻打锻造,把整块的铁敲出锅的形状,一种用模具,用铁水铸造,直接把铁水往模具里一倒,待冷却,就成了铁锅。

  这两种方法,很明显,铸造成本远低于锻造。

  铁锅必然是先能容易铸造,然后才有大量普及的基础。

  可难点就在这里,铸造。要铸造铁锅,就先得把铁融化成铁水。

  只把铁融化还不行,因为温度不够的话,铁不是液体形态,而是果冻一般半固体的熔融形态。

  就如铁匠所说,铁跟泥巴一样,流不动,小的东西倒还是能铸造,大的物件,如铁锅,那么大一个锅,熔融状态的铁流动性极差,从模具口里把铁倒进去,不待果冻状的熔融铁慢腾腾的流一会儿,铁可就降温了,堵塞在半道,大件铁器用熔融铁铸造不成的。

  宋代冶铁与汉代冶铁,一个重要变化是,宋代大量用了煤炭,煤炭的温度比木炭高了一截,也正因为大量用了煤炭,宋代冶铁时很容易就把铁化成铁水。

  有了铁水,铸造铁锅就简单无比。

  汉代煤炭的开采和使用尚未普遍,也就,炉温不够,铁炼成时,大多数情况,不是铁水,而是果冻一般的熔融铁,熔融铁流动性差,且随着温度降低,飞速变硬,失去了流动性。

  铁都不

  请收藏:https://m.bqgu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