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二十五章 时间之急迫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涿州军大营,站在寨门处翘首以盼的刘备和李孟羲,终于听到了黑暗中响起了的细碎马蹄声,关羽终于回来了。

  问关羽,夜里行军如何,车阵安排又如何。

  关羽道,“行军无妨,安排也无妨。只是……太慢。”

  “此去来回一趟,耗时一刻。一趟只三四十人,数万大军,怕是忙到天亮,不能调动半数。”

  关羽建议,“使两百人一队。”

  事情真的难,不仅要夜里安排军事行动,还不能点火把,还得悄悄摸摸,还得是一夜时间,把数万人马,全安排完。

  两百人一轮的话,军中新兵队为三十一人为一队,两百人,六队不够,得七队。

  七队为二百一十七人,其中新兵教官旗手七人,枪兵二百一十,带车辆每队两辆,共计十四辆板车。

  调动人员,发其长绳令其首尾牵绳相系。

  其中有一个问题,一队单独行动时,长绳一根,足够三二十人抓着绳子一同行动,但是,多达数百之后,没有那么长的绳子。

  为防有人走丢,李孟羲认为是,其中得有人,一手抓着前边绳子的尾端,另一手抓住后边的绳子,起到承接前后的作用。

  可是,新兵们手里都拿着木枪,双手抓绳,枪就没地方放了。

  第一时间,李孟羲想到的是,抓绳的新兵可以把枪交给别人让别人帮忙拿。

  再一想,莫不是傻了,有带着板车,何必拿枪。

  夜路不好走,走着走着一个跟头,枪万一脱手掉了,半天找不到,岂不耽误。

  而把枪放到车上的话,谁要摔倒,爬起来便是,无有木枪丢失之担忧。车只要不翻,枪就不可能有事。

  于是,李孟羲令各队把枪都放车上栓好,到地儿再分枪。

  然后,两百多人,用了八条绳子,从前连到后,连了一串。

  旁边,木匠们负责把小棍一人发一个。

  “都把棍儿咬嘴里,路上不能说话,到地儿也不能说话。

  敢有违者,杀无赦!”

  李孟羲在旁边走着,重复着夜行禁令。

  看人都拉好了。

  李孟羲朝关羽招手示意,“妥了!”

  关羽翻身上马,旁边人递来绳头,牵起绳头,“走!”关羽沉声下令。

  这第二波人数相比第一波人数多多了,关羽不敢走太快,前边走的快,后边就得跑了,一乱起来,容易出差错。

  于涿州军,今夜有天时之利。

  幸好如今将近腊月,十天有九天天色昏沉,夜黑风高的,天上星星月亮都没有,伸手不见五指,正利夜行。

  义军军营,李孟羲抬头看着乌漆麻黑的天空,他眉头皱着,在计算着。

  (兵力四万,一波可调动人马两百,需,两百波。

  一来回,不算车阵安排,准备时间加行路,需一刻,现在大致,夜中十点多,按十点算。

  临近冬日,六点天要微亮。

  也就,只剩八个时辰,共有三十二刻。

  

  请收藏:https://m.bqgu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