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七十八章 治军当严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攻城之日,当时于战场上,应该还实践出了一项战术——背盾法。

  何为背盾法,既,背后背一张大盾,盾能防护住来自后背的攻击。

  在铠甲优良的情况下,头盔和甲衔接严密,后颈那里也有足够的防护,倒不怎么需要额外背一面盾来遮掩后颈的防御破绽。

  但如果甲胃不够优良,就比如现在,军中大部分士卒头上一顶盔,盔无顿项,身套一身甲,甲无盆领,脖子整个无防护状态。

  如果是刀盾士,还好,刀盾士拿着盾遮掩前方,能护住颈部。

  但于骑兵,后颈暴露,没有防护,极容易被射落下马。

  攻城战时,李孟羲就怕被来自身后的箭射到,怕死的他就把一面很大的盾背在了背后。

  事实证明,他这个做法是很有用的,乘刘备的马城下浪荡一圈,然后离开,就那么片刻,一个来回,盾上钉了两只箭。

  若非有盾牌在后,箭失就射到身上了。

  再之后,刘备独自去巡查战况,看李孟羲的盾有用,他也学着李孟羲把盾背到后面。

  结果,刘备城下转了一圈,身后也中数箭,有盾挡着,箭全射盾上了。

  不管是甲胃有没有防护住颈部,若身背一盾,无疑将大大增强背后防御力。

  于甲胃,铠甲肩臂结合处为薄弱,所以有肩吞作为加强部件,胸口为要害,铠甲胸部乃最容易被攻击到的区域,所以又有护心镜作为额外加强。

  那么于背后,则可以背盾作为加强部件。

  问题只有一个,当时刘备背的盾太大,马上回头看时,盾把视线遮住了,无法后视。

  于骑兵而言,广阔的视野挺重要,不能后视,麻烦众多。

  于这个问题,众人只商量了片刻,又找来一些盾试了试,发现只要盾大小合适,形状合适,盾斜着背,盾角是刚好挡在脖子后面,既能防护,又不遮挡视线。

  盾牌这类武器,对骑兵而言,是不是必备武器呢?每名骑兵都背盾,会不会拖累,尤其是骑兵还得带弓,会不会因为背了盾,弓就不方便带了。

  若为了增加些许背后防御,而舍弃了弓箭,得不偿失。

  李孟羲把疑问说了出来,众人一合计,觉得,骑兵盾有携带的必要,作战的时候盾可以作为武器,不用的时候,背到身后可用于防护。

  至于说和弓弩冲突,倒不会。

  弓可以背在背后,也可以放在弓囊里,悬挂腰间,军中好多骑兵,弓箭都是这样携带的,腰侧一边挂弓,一边挂箭筒。

  真要非说麻烦,可由骑兵们自己取舍,带不带盾任凭个人。

  到最后,讨论了一遍,发现最重要的却不是带盾不带盾的问题,而是盾型问题。

  骑兵盾势必不能如步兵阵盾一般,若考虑背到背后,刚好盾角遮住后颈这一点,骑兵盾用方盾合适,大小则是中型盾合适。

  傍晚,卢钟领着大部赶

  请收藏:https://m.bqgu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