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九十五章 软旗与硬旗各自的优劣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旗帜,军中缺乏的旗帜系统,按李孟羲对缝补工作的了解,一面不大的旗帜,一天就差不多可以缝完了。

  前天把布料和旗帜样式交代了绣娘柳氏,今天应该已经缝好了。

  白天也没事干,除了能写点东西,思考点东西,再教弟弟学两个字,没别的了。

  兵法写了一满卷,东西又想不起别的了,弟弟又睡着了,李孟羲就没事干了。

  索性,去看看旗帜做好没有。

  李孟羲招呼车夫老铁停车,他下车,乘游骑的马去了后边的妇孺营。

  妇孺营,李孟羲找到绣娘柳氏,问说军旗,柳氏从包袱里拿出几面叠的好好的旗面。

  看来旗帜是做好有一段时间了,柳氏对旗子很爱惜,做好之后,给小心的放在了包袱里,生怕弄脏挂破了。

  随便拿起抖开其中一面旗子,李孟羲看到,旗帜缝的还不错,细心的封了边,针脚都埋在里边,看不到一点线头。

  拿到的这面旗帜,是医营的营旗,遵照当时李孟羲的要求,医营营旗用白布为底,上纹绿色葫芦,右下角一个不大不小的医字。

  绣娘柳氏不愧是专职的绣娘,手艺超过绝大多数寻常民妇,李孟羲忘了说要旗面正反两面都有纹图案,柳氏却自觉两面都纹了。

  白色的旗面底色上,漂亮的嫩绿色线缝出了活灵活现药葫芦,葫芦形正饱满,葫芦口还带着一根小巧可爱的藤,本来可能会显得有些呆板的葫芦,因为这一小节藤,变得生动多了。

  李孟羲不由露出了笑意。

  旗帜从做工到图样,完全满足要求。

  李孟羲带着分别是,医,匠,屠,渔,四营的旗帜,离开了妇孺营。

  想了一下,李孟羲觉得,还有事情没有做。

  早前,李孟羲在推演守城战法时,就已经想到,如果下雨,软旗会有旗面被雨淋湿的情况。

  因此,只要有条件,还是尽可能用硬旗,硬旗不怕雨,且无风能展,比软旗好了太多。

  现在旗面已经做成了,还需要做出骨架。

  李孟羲便来到木匠营,把旗帜交给鲁犁。

  李孟羲走,鲁犁抻开旗子,好奇的把四面旗帜都看了一番。

  白色旗,上画绿葫芦。

  蓝色旗,上绣白鲤鱼。

  棕色旗,上绣一把解牛尖刀。

  自然,黄色底色上绣一把黑色斧头的,则是木匠营营旗了。

  木匠普遍文化不高,但以匠营百多人,能识一点字的,还有不少人。

  这识字的人中,却不包括鲁犁。

  鲁犁尽管说不识字,可当他把旗帜看了一遍,一下就分出了旗帜都是干嘛的。

  字不认识,图画鲁犁能看得懂。

  葫芦,药葫芦,自然就是田卜的旗子。

  画鲤鱼的,自然就是渔营的。

  解牛刀,就是屠匠们的。

  不得不说,作为一个高级的缝绣为生的特殊人才,整天跟针线打交道的绣娘柳氏,还是有点审美水平的。

  李孟

  请收藏:https://m.bqgu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