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九十章 公鸡与士气的奇特关联(二)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关羽匆匆离开了,他毕竟得带队前行。

  李孟羲看着关羽离去的背影,惊讶了很久。

  (原来,你们古人也懂心理学吗?)简直了,为何关羽一个古代人,心理学玩的这么溜呢?

  从古兵书上学的?古兵书,汉末以前的古人,谁用过这个方法,谁?

  姜子牙?孙武?韩信?霍去病?

  李孟羲颇为佩服关羽的智谋。

  公鸡有大用,李孟羲早几天也想到了,可李孟羲想到的是,公鸡能打鸣,能报时和提醒时间,在没有钟表的古代,有了公鸡这个时钟,大军的作息能规律不少。

  若没有公鸡,早晨何时做饭,何时拔营,就没有个定数,有时过早,有时会晚。

  晚了耽误时间,早了,耽误休息。

  公鸡的重要意义在于,有了一个准确的精准的时间参照物,可以让早晨做饭的时间,卡到刚刚好,伙夫起来做好了饭,士兵们吃完饭收起帐篷,刚好天亮。

  如此,不会拖延时间,也不会过早开饭,大致,可以每日让时间紧凑出来个两刻出来。也就是,半个小时。

  半个小时不多,但是每天多半个小时的可利用时间,凑出了这半个小时意味着,用于行军,每天可多走个三五里地,十天就是三五十里地。

  平均每十天,就多出一天的行军路程。

  行军效率会因为一只会打鸣的公鸡,而提高一成左右,很是可观。

  李孟羲想到的公鸡的重要作用是在这里,他却没想到公鸡能于稳定士气方面,有更大用处。

  细想起来,公鸡何止能稳定粮草怠尽时的军心,放在现下,更是能提高民夫们的士气。

  军中那么多黄巾流民,黄巾流民前身多是穷苦百姓。

  有几次,有民夫挖了几把猪草过来,想帮着李孟羲喂小猪。

  李孟羲可没下令征集猪草,民夫们也清楚的知道,小猪养大,也没他们一两肉,可纵是如此,民夫们不辞辛苦的找猪草,不求任何回报的,就是想喂猪。

  就好像,军中有养着猪,就好像在家里一样。

  同样,公鸡的啼鸣,会让民夫们觉得,更像是在家,而不是在行军。

  能打鸣的雄鸡,于如今之义军,等于是能激昂士气的吉祥物。

  拔营,行军。

  李孟羲在车厢中,奋笔疾书。

  这一天刚开始,便学到了众多重要的知识。

  “由游骑知,游骑未尽用边角时间。

  傍晚扎营,诸部停滞,然,扎营在傍晚,离天黑之时,尚有半个时辰时间。

  半个时辰,虽稍显紧迫,但足以游骑商队往返采买一次。

  故,诸部扎营之时皆停滞,游骑商队则可不循此制,游骑商队不以扎营为终止,当以夜幕降临时为终止。”

  “渔队。

  渔队竟脱衣入水围鱼,因鱼鹰舟不足,不能深涉水域。

  再思之,总有坑小不水窄不利撒网之时,此时下水拖网,围网困鱼,则是更佳捕鱼

  请收藏:https://m.bqgu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