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四十六章 复合工具思路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前,跟关羽刘备讨论过,军中需要储备一些诸如锯子,斧头,锄头,铁锹之类的辅助工具,以便在需要开山铺路时有的用。

  现在再去想,其实,可以进一步降低携带这些辅助工具的后勤拖累的。

  跟瑞士军刀一样的想法,尽可能的把功能结合。

  那么,锄头和老虎耙子结合,一边是锄头,一边是三齿耙子,这样,一件工具,就拥有了两种用途,省了一件工具。

  再有,铁锹可以和斧头结合,铁锹的重量,跟斧头近似,也利于劈砍。

  还可以继续牛逼一点,一把铁锹,这边是斧刃,那边是锯齿。

  再把锹用好铁做,都能当兵器使了。

  这既能当斧头,又能当锯子,还能当铁锹用的锹,李孟羲突然觉得,怎么有种莫名其妙的熟悉感呢……

  突然,李孟羲眼睛一亮,“我想起来了!”

  李孟羲惊呼出声,然后一拍大腿站起来,头也不回的往外冲。

  刘备关羽惊愕,看着李孟羲挤过人群,跑出了帐外。

  帐外乌漆麻黑,还下着大雨。

  “云长,过去看着羲儿。”

  刘备怕李孟羲出事,嘱咐到。

  关羽点头,跟了上去。

  李孟羲这一惊一乍的,刘备不由笑着摇头。

  没多大一会儿,李孟羲怀里紧紧抱着一卷麻布,拿着笔回来了。

  关羽跟在他身后。

  两人都没拿雨具,衣服被淋湿了。

  回来了,李孟羲话也不说,只顾着忙。

  他摊开麻布卷,放在弟弟的被窝上,提笔就写。

  “遇雨,全军夜不能宿。为防雨,有扎营之法四则,一择高地,二掘疏水沟,三埋帐篷,四则在于床铺。

  于帐篷,帐篷应长边沿,长及地且有冗余。

  于床铺,议得,床铺解决之法,有二者有半。

  一为,防雨睡袋,二为,折叠床具。

  其半者为,以携行具之大篓作为支床之用,八人八篓,可支床四具,四十睡,半夜后,再睡另四人。此法有可取之处,然不能尽善尽美,故为半法。”

  “由床具,又引而知吊床。

  吊床一则节省地方,利于舟船狭窄之处;二则,相较硬床,吊床更能适应水面颠簸。

  故,吊床极适水军。

  若他们组建水军,必用吊床。”

  “携行具,除携行之外,竟能另有其他用处,可为床铺支柱,可为凳,可为写字之桌,亦可为泅渡之桶。

  由此,知携行具改进之法,携行具下底上沿可编平整,以使支床之时,床能稳当;携行具可于一面,编缀薄木板,木板不需厚,不需大,有此平处,可用于写字;篓中之防雨袋,可缝为方,与篓契合,便于泅渡之时。”

  “由此,引而又知,在增加军队应对复杂情况能力的同时,又不增加军备,不增加后勤压力,可用,整合法通用法。

  即,一携行具,可通用为桌、凳、桶。

  又可使锄头与三齿耙相何,一物有

  请收藏:https://m.bqgu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