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三十章 麦芽糖生产厢车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匠营本质上是又一次扩充了,以前,匠营只有两部,一部专做板车,不涉杂物,另一部,负责干军中杂七杂八的活儿,可称为杂活部。

  现在,因关羽八百战兵,需一人配一套携行具,尽管这一套所谓的携行具,就一个大篓子加一个大袋子而已,但尽管简陋如此,多达八百件,慢腾腾的做完,估计得一年不一定凑够。

  故而,必须调集足够的人手,全力来做。

  于是,就为做携行具,临时又增两部。

  一部,负责编树枝篓,称为编部?篓部?都不好听,可称为篾匠部。

  另一部,是负责缝制防雨袋的妇人们,可称为绣部。

  携行具是军中第一个需要多部分合作,需要成品组装的物件。

  小型组装工厂,开始。

  关羽部就八百人,八百人也不多,放在古往今来任何一场有规模的战争中,八百之数,小的很。

  可就这么一丢人,哪怕只给这八百人每人只配一个篓子,后勤压力都大到不行。

  拿现在的速度来说,军中每天能收上来的篓子,平均,每天不到十个。

  假定每天稳定十个篓子,那给八百人凑齐,也得八十天,俩月多了,黄巾估计都打完了,篓子还没配齐。

  【讲真,最近一直用咪咪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安卓苹果均可。】

  至于防雨袋,产量就更低了,现在日产只一只。这还是现在废旧帐篷没拆完,还有一点原料的情况下的速度。

  篓子一天可以十个,但携行具是需要多工件组装的,有十个篓子,只有一个防雨袋,就只能制作一件携行具。

  一天,只产出一件携行具,按这个速度,要给关羽部配齐八百携行具,得八百天,两年多。

  可想而知,速度有多慢。

  故而,李孟羲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特意新成两部。

  等原料齐,等人齐,产量一下就能爆发。

  李孟羲的事情忙完了,他一圈看了一眼,见军中一片繁忙又安静,也不知要干啥。

  不无疲惫的蹦了两下,踢腾踢腾脚,扭了扭脖子。

  刘备笑意淡淡的看着李孟羲,“忙完了?”他问,“走,羲儿,我教你做糖饴。”

  李孟羲先是一愣,然后他想起来了,买糖饴买不到,刘备说可以军中自己做,约好有空做的。

  李孟羲于是就跟刘备一起去找来一些麦子和碗,泡水里过一下,生虫的,瘪的,这些都不会发芽,捡出去丢一边。

  然后,拿来麻布,先铺一层,在麻布上撒一点水,再于麻布上平放一层麦子,再撒许多水,然后,再把麦子上,再盖一层麻布,再撒些水。

  “好了。”刘备放下水瓢,“等个三五日,等麦发芽,就能做糖饴了。”

  李孟羲把麻布掀开,看了又看。

  这就行了?

  挠头。

  细想,糖饴也就是麦芽糖,这俩是一个东西。

  麦芽糖,为何叫

  请收藏:https://m.bqgu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