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七十章 鸳鸯小阵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放在以前,一听有战事,李孟羲会感到害怕,生怕义军打了败仗,黄巾乱军冲过来把他和弟弟两个给砍了。

  现在李孟羲听到有战事,心态很平和,甚至聊着聊着有些瞌睡。

  “敌军是屯兵山上?”

  “是屯兵山上。”

  “敌军有多少。”

  “不知。”

  “即离敌军只有一两日路程,那便军合一处,哨骑收缩,缓缓而行,以免为敌所趁。”李孟羲沉思片刻说到。

  此议刘备关羽两人都无异议。

  敌轻已近,本该如此。

  “敌军屯兵险要,我军该用何法攻山?”李孟羲问关羽。

  关羽沉吟,“不管何法攻山,以下攻上,我军伤亡必大。”

  关羽对战事并不乐观。

  以下攻上,山上箭如雨发,箭支被重力加速,势大力沉,而山下往山上射箭,箭支动能会快速衰减,这一来一去,差距大了去了。

  再说枪兵结阵从山坡往下冲,人顺着山坡越跑越快,势不可挡。

  而山下的人往上爬,稍微绊一下就有可能一个失足朝山下滚去,同样,山上的敌军冲下来,用盾牌稍微撞一下,就能把攻山的人撞的滚下山去。

  佯攻的劣势比攻城的劣势还大,攻城多少还有攻城器械可用呢,攻山啥器械都没用。

  李孟羲在脑海中模拟了一下攻山战,颇觉棘手。

  这一仗难打了,就算打赢,伤亡也不低。

  文安县攻城一战,最精锐的老乡勇死伤百余人,其中伤员一多半,当场死的只有不到三十来人。

  现在,重伤员早死完了,轻伤员也死了很多,活着的只剩二十来个了。

  七八十伤员最后活了二十个个,生还率不足三分之一,死亡率太吓人了,一度让李孟羲认为他辛苦蒸酒出的烈酒没用。

  敌踪在前,断无避开道理。

  刘关张并李孟羲商议片刻,都觉举势压上为好。

  行军继续,大路的走向一路上坡,越来越难走,从这一点就足以感觉到,黄巾驻扎的青云山脉一定不小,不然其海拔不足以蔓延到如此大的范围。

  古人察天时,识地理,李孟羲不识山川,却也有一些古人所不及的地理知识。

  快接近青云山脉了,远望去黑色的连绵的山的轮廓横在天边。

  尚不见敌踪,李孟羲和刘备关羽便早已针对敌军展开了充分的讨论。

  讨论作战,三人详细从兵种搭配,阵型,战法,等方面,你一言我一语,就把一整套攻山战术讨论出来了。

  讨论的结果是,弓弩虽然攻山是劣势,但是依然必不可少,攻山和山上敌军远射,处于绝对的劣势,因此,不可与敌军远射。弓弩混编刀盾兵中,和敌军短兵相接时,抵近攒射。

  且在攻山战中,弩矢的初速比羽箭快,箭道平直,更适合山地作战。

  既然提到了箭道这个名词,这不用想,又是李孟羲想到的战术。

  当攻山之时,敌军顺着山

  请收藏:https://m.bqgu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