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三十二章 十二生肖旗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守城战术一步步推演,从攻城梯制造,到攻城梯对冲城,从攻城椎制造,到攻城椎破门,从攻城梯搭城战术,到攻守双方推靠攻城梯,再到城头弓弩手分配,再到甲士登城之后于城头厮杀的最佳战术,再攻城之城门处,之破门刹那的策略,推演下去,自然推演到了城墙某点要破,城中援救。

  推演到了兵力调动和支援问题。

  乡勇们攻守正酣。

  李孟羲于城下,抬头上看,关于支援,他在思考一个问题。

  城墙很长对吧,如果城墙某一点要被攻破了,得立刻支援对吧,而且最好的是从城中派兵登城支援,而不是调其他城墙的兵支援。

  若是为了支援,把其他城墙上的兵调走了,岂不顾此失彼。

  由此,又引来了另一个问题。

  万一打的火热的时候,敌军甲士突然登城了,我方附近的守城士兵一着急呼啦一下全部围上去了,霍,完蛋了。

  人一下就走了,敌方未准备使用调虎离山之计,我方就已经自离其山了。

  城墙上出现兵力空白的地方,太危险了。

  而若是组织度不高经验也不丰富的军队,真的很有可能敌军在某一点刚一登城,士兵们就紧张的要死全围上去了。

  守城是个很精细的活。

  为了避免一堆人蜂蛹一点,可以细分防守区域,把每一段城墙,甚至把每一个城垛分给特定的一伍一什或者每一伯人来守卫。

  区域划分好,每个小队只用管理自己的那个城垛就行,守住了有功,守不住砍头。

  而城墙别的地方失守与否,不用管,专心盯着自己防守的区域就行了。

  至于是否需要去支援,则由城墙上能总观全局的指挥官来决定。

  守城这么守的话,仗再打,城上也不会太乱,井然有序的,不会被敌军所趁。

  李孟羲又自悟到了关键的一个易疏忽的点。

  要把城墙一段一段的分给一支支队伍去防守,因为城墙结构具有高度相似性,所以可以大致确定好兵力配置的比例,每一队的人中叉杆手,刀盾兵,弓手,弩手,戈兵,枪兵,还有需要多少低级军官,可以摸索出一个比较万能的比例出来。

  而兵种比例一时半会儿弄不清,纸上谈兵,跟实战差的远呢。

  只有在实战中得到的数据才是最合适的。

  这个问题李孟羲自己发现了,然后自己想了一通,自己又找到了答案。

  守城应该井井有条,混乱无序容易崩溃。

  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城那么长,纵然城中可向城头增兵救援,可城中到城上,爬楼梯也需要时间,必然不会太及时。

  还有,怎么能知道哪里需要支援,靠看吗?

  守城的时候,城头都是人,视线被挡的严严实实,看不了全局。

  而不在城上,在城下就更看不到全局了。

  单纯靠守城指挥官用眼看是不行的,那么靠消息传递呢

  请收藏:https://m.bqgu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