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三十八章 步规量土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河滩有荒地三百亩,要用人手来从头到尾每一寸土地都松一遍甚至数遍的话,需要三百人。

  这第一处屯田之所,就当实验吧,看该如何安排人手,以及管理啥的。

  涉及到事务方面,李孟羲经验很欠缺,他连开荒的具体细节都不知晓。

  要在河滩边开荒,五人便纵马又回去了。

  而后下令,问有人愿前去屯田与否,愿屯田者,口粮加一倍。

  也就是,一顿能多喝一大碗粥。

  流民不知屯田是何意。

  “就是,咱们去开荒,管住也管吃,在那边把荒开出来,明年种粮食。”李孟羲跟流民解释着。

  事关切身利益,流民们围着李孟羲七嘴八舌的问。

  “那俺们开了荒,地给谁?”有流民问。

  地是两千年以来,百姓的命根,百姓视地如命。

  这个问题吧,李孟羲不好回答。

  一是,不知道能开垦多少地,二是,不知道把地赏多少合适。

  要是,开垦出来的土地,全给流民了,那难道种的粮食,是以向流民收税的方式征缴吗?

  这样以来,不成的,开垦的土地根本提供不了多少军粮。

  现在流民还是义军在养着呢,要是日后流民分了田种了地,义军继续养他们还是不养?

  再者,收赋税这件事,李孟羲不太想干。

  他更想干的是,所有粮食统一分配。

  而流民要是自己种粮了,就有很大一部分粮食,流民自己拿住了,就不是军粮储备了。

  思虑很久,“地开出来,是我等两万人共有,种的粮,两万人同吃,这还不行?”李孟羲笑着回复四周的流民们。

  李孟羲把开垦的土地的归属问题,含糊其辞模糊过去了。

  李孟羲不太想把地给私人。

  屯田事宜流民们全都了解之后,田地归属还不清楚,但是,为了每天多的一倍口粮,流民愿出去垦荒者踊跃。

  甚至,李孟羲觉得,汉人对土地的热枕是扎根于基因中的,好多人就是为了开荒,为了耕点地,甚至不是为了口粮而报名的。

  河滩边那大片的地,是无主之地,张飞说三四百亩,那就按三百亩,一人开荒一亩,就三百人。

  第一批,招募三百人。

  离河滩不远,七八里地,刘关张带着流民就去了。

  带了河滩边,张飞义气风发的纵马在流民队伍前来回跑了两趟,手指向北树林,“从那儿!”

  再指向南河湾,“再到那儿!都其是咱的地!”

  流民们四处张望的时候,刘备纵马也过来了,刘备在马上,拉了拉张飞的衣服,倾过身体,凑过来小声问到“翼德,锄头是不是没拿?”

  张飞表情一滞。

  娘的!出来急了,忘给流民发锄头了。

  屯田第一个问题出现了。

  是农具,是锄头,不单单只是锄头,还包括其他农具。

  三百屯田人,一人得一把锄头吧?不然,人过来干嘛,拿手刨?

  锄头虽

  请收藏:https://m.bqgu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