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一十二章 民生多艰(二)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孩子停了半晌,“娘,咱们哪找吃哩。”小孩子虽然年纪小,但他能预知到了什么。

  母亲这下扛不住了,抱着儿子,呜呜的哭。

  哭也不能发出大的声音,怕被人听到。

  小孩子懂事的伸手去替母亲擦眼泪,也是眼中挂着泪花。

  这一对母子身旁,别的人也好不到哪里去。

  一旁,另一个年轻母亲,怀里抱着一个小襁褓,襁褓中一个黑黑瘦瘦的小婴儿,婴儿饿的嘴一张一张的,年轻母亲把干瘪的**塞进婴儿嘴里,用手任凭怎么用力去挤,一点奶水都挤不出来。

  看样子,这婴儿要夭折了。

  一个病怏怏的眼睛发黄的男人,男人头上缠着黄巾,身上披着破破烂烂,甲绳断了,甲片耷拉着的破甲,他猫着腰拿着镰刀走了过来,他瞅了襁褓中婴儿瞅了好几眼,这个男人已经来好几次了。

  “你这娃看也活不了了,跟俺换换,咱都有吃的。”男人直勾勾的盯着婴儿。

  年轻农妇吓的发抖,恐惧的看了男人一眼,抱着襁褓就往别处躲。

  易子而食,已经开始发生在山穷水尽的黄巾流民之中。

  如此羸弱旦夕将死之民,如何是贼?怎能是贼!

  这些黄巾流民躲藏着的潮湿泥泞的芦苇滩,突然有沉闷的马蹄声由远及近。

  黄巾流民已成惊弓之鸟,闻听马蹄声,母亲抱着孩子,面露惊恐,手在瑟瑟发抖。

  仅有的不多三二十人还有战斗力的黄巾,忙提着刀枪弓弩,悄悄猫着腰摸到芦苇丛边,轻轻分开芦苇,去看外边的官兵。

  官兵是刘备义军的骑兵。

  骑兵小队长皱眉,问身后的人,“你看见有人?”

  身后瘦的猴一般的骑兵大叫,“可不看见有人露头了,哪能看错!”

  闻言,队长点了点头,而后朝芦苇荡喊到。

  “涿州县纳降,早降者既往不咎,晚降者鸡犬不留!”

  喊了数遍。

  这个小队长又喊,“降了给饭吃!”

  声音,回荡在河滩芦苇荡中。

  芦苇丛中,孩子快要病死的那个母亲,看着病的眼睛都斜了的娃娃,听到说有饭吃,心一横,抱着娃娃就要起身出去。

  旁人拦住,“不要命了!”

  这个母亲啜泣着,执意要出去,“俺就是不要命了,再不找点吃哩,俺儿就死了。”她倔强不管不顾的推开旁人的阻拦就往外走。

  这个勇敢的母亲,抱着孩子,趟过一脚深一脚浅的淤泥,走了芦苇丛。

  芦苇中果然有人出来。

  骑兵们张弓搭箭,紧张的对着芦苇荡。

  农妇费力的抱着孩子,她也没力气了,几乎抱不动孩子。

  顶着害怕,农妇小心翼翼的朝骑兵走去。

  离四五步的距离,然后扑通一声跪地,农妇抬着头,带着泪,带着生疏故意露出勉强媚笑,“军爷,能给俺块饼子,怎么着都成!”

  骑兵小队长警惕的看着漫长的芦苇滩,下令

  请收藏:https://m.bqgu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