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九章·牛刀小试_情满四合院之无悔青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六七十年代的北京,城市布局还很明朗:

  军队大院多集中于海淀区,机关大院多集中于东西城,剩下的就属宣武区和崇文区最破烂,几乎无一例外的是平民居住区。

  李顺发能把房子从宣武南横街换到东城区到南锣鼓巷,虽然说是以大换小,仍然算是赚翻了。

  以上帝视角看,这绝对是顶级的战略眼光。

  自明清以来,南锣鼓巷就一直是“富人区”,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军阀到民国高官,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

  虽然后来没落了,可一直到五十年以后,这里仍然是我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也是最富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

  天桥剧场就不同了,正处在破落的宣武区北纬路的东口,毗邻大名鼎鼎的天桥,解放前这里也曾经是北平最热闹的地方,是京城下层老百姓的娱乐场所。

  后来逐渐衰败,江湖艺人们改行的改行,老的老,死的死,当年闻名遐迩的”天桥八怪”也不见了踪迹,热闹了百十年的天桥终于变得冷冷清清。

  天桥的热闹虽然不复存在,但在这一地区居住的居民成份却并没有改变,这里远离工厂区,产业工人很少,居民多是引车卖浆者流。

  因此,这里并不是大院子弟的根据地。

  平日里若是没有浩浩荡荡的大队人马,他们绝不会来这儿,因为出没在胡同口的闲散青年都出身平民,跟他们这群少爷兵天然不对付。

  一言不合就要掏刀子,下手又黑又狠,是绝对的亡命徒。

  不过,周五这一天不同。

  《红色娘子军》引动了全城的顽主,各个派系都有人来,火药味非常浓厚。

  天桥剧场售票处的台阶上码放着一些砖头,砖头一块挨一块排成一条蜿蜒曲折的长队,这些砖头代表着排队人所占的位置。

  售票处附近到处是成群结伙的青年,他们脖子上挂着军用挎包,双手插在裤兜里,放肆地打量着每一个过路的人,目光中充满着挑衅和不屑。

  黄昏时分,新雪又开始零零星星地飘落,风刮得很紧,风夹着雪粒打在人脸上生疼。

  一开始下雪,天很快就黑了。

  李奎勇来的时候,钟跃民一伙仨人正站在路边,时不时跺脚取暖,不住往手上哈着热气。

  “卧槽,你们还真来了,嫌家里太热?”

  钟跃民笑道:

  “你不是也来了?”

  李奎勇摇摇头:

  “我是怕你们几个假把式被人花了,特意过来看看,谁知还真被我猜对了,你们是就闲不住!”

  袁军接过来说:

  “待在家里太无聊了,咱们虽然不排队,过来看看热闹也好啊……”

  正说着,远处忽然传来一片自行车的转铃声。

  一伙穿黄呢子军大衣的青年骑着自行车飞驰而来。

  他

  请收藏:https://m.bqgu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