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二十一章 劳工和学生(一)_重生之军阀生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二十一章劳工和学生(一)

  毫不客气的说,哪怕是北洋最精锐的部队拉到欧洲战场,也不过是炮灰而已,欧洲战场代表了这个时代最先进,最顶尖等级的战争。

  英美列强会用一群什么都不懂的国兵去挑大梁吗?

  万一撑不住,一次不起眼的败仗,都有可能断送三年来的成和战果,显然他们不会这么做,这不是一个明智的行为。

  既然如此,那没有必要派部队过去了,免得再引起国内矛盾冲突。

  袁兆龙建议道:“可以用普通劳工来替代职业军人,挂军人的名义出征欧洲,同时与洋人协商,将我们的劳工部队放在后方,如说,后勤、救护之类的工作,避免出现在战场与敌人短兵交接,我相信,洋人是不会拒绝这种要求的。”

  “派劳工去欧洲……这个……我看行。”冯国璋考虑了一下,觉得这个方法可行。

  “如此一来,既平衡了派系纷争又给了洋人一个交代,一举两得。只是不过,将一群老百姓送到万里之遥的战场去,即便不是打仗,也难免少不了性命之忧,对他们太残忍了吧。”

  冯国璋觉得于心不忍,受苦受难的总归还是老百姓。

  袁兆龙摇摇头,说道:“不是我们太残忍,而是这个时代太残忍,野心和欲望,造了杀戮和战争,你我,包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时代的一颗棋子。”

  以劳工的名义出征欧洲,这是唯一可行,也是迫不得已的办法,袁兆龙都没有想到,这个令世人诟病近百年的方案,居然会是他主动提出来的,虽然残忍,但是却是唯一正确的决定……

  思来想去,冯国璋觉得袁兆龙这个提议可行,巧妙的避开了会因为出兵问题而引起的国内党派政治纠纷,冯国璋拍板同意。

  ……

  “招募海外劳工喽!都来一来,看一看了哈!”

  天津卫的码头,北京城的胡同口,都有官府派出来的人敲锣打鼓的宣传和吆喝,一听说是要招劳工,还是去海外的,吸引了不少老百姓们的兴趣,纷纷凑过来观看。

  围过来一大群人,见来的人不少,负责吆喝的长官说道:“大总统新下的命令,招募一批劳工,去那个欧洲干活,待遇好,饷钱多,一个月咱们给三块大洋!洋人那边也给补助,还有白面馒头吃,一个月赚的钱咱们在这儿赚的要多十倍!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大家伙儿们可一定要抓住机会,错过了这一次,下次没有了!赶紧的踊跃报名吧!”

  这位长官说的令人心动,在码头扛一个月大包未必能赚到一块大洋,去一趟欧洲能得三块大洋,还能吃白面,哪有这么好的事。

  天从来不会无缘无故的掉馅饼,人群里也有心思缜密的明白人,有人说道:“长官,我怎么听说,欧洲那边正在打仗呢,都死了好几百人了,洋鬼子是不

  请收藏:https://m.bqgu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