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八十二章 岂有此理_重生之军阀生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二章岂有此理

  背靠大树好乘凉,有权有势不如有个好干爹!鄂军与英国人合作,通过联手打压德国在华利益,被英国视为远东地区的代言人。

  因为有着英国人在背后支持,袁兆龙要枪给枪,要钱给钱,虽然现在的鄂军并非日军的对手,轻易之间,日军不敢贸然向鄂军开战。

  英国人虽说正忙着在欧洲同德国佬干仗,腾不出手管理远东,但顾不并不等于放弃,倘若在这个时候,日本人动了鄂军,将会被英国人视为对手。

  赶了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的契机,日本近几年发展的速度甚至超过了英国,但毕竟英国乃是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底蕴雄厚,日本人还惹不起英国人。

  日本向德国宣战,意味着加入了以英国为主导的协约国组织,英国人摆明了态度,袁兆龙是他们罩着的,若是日本为了青岛而动了鄂军,几乎等同于挑战英国,侵犯英国在远东地区的利益。等到打败德国人之后,腾出手来的英国人会善罢甘休吗?

  日本人虽然对青岛垂涎三尺,可他们不傻,明白利弊和得失。

  横在日军和青岛之间的鄂军成了日本吞并山东半岛的障碍,不能直接通过战争的手段赶走鄂军,那只能通过其他的方式让鄂军主动让出青岛。

  于是在《二十一条密约》,主要的一条表示德国在山东的所有权益均由日本继承,为的是让袁世凯以总统的身份命令鄂军离开青岛,让袁兆龙拱手相让。

  说来也真是有意思,如果不是鄂军向德国宣战,并且继而收复青岛,日本人忌惮英国人的话,早自己出兵直接占领了。恐怕二十一条没有这一条了,成为二十条。

  “内忧外患,内忧外患呐!”

  袁世凯感觉有点头疼,因为称帝,国内这这一摊子事还没解决,日本人又来逼宫。

  曹汝霖询问道:“那这份密约是给日本人送回去还是留下?”

  曹汝霖不敢擅作主张,毕竟这事儿太大了,不平等条约可不是谁都敢签的,整不好会成为民族罪人,遭后人唾骂,一辈子抬不起头来。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具备李鸿章这种胆识和魄力……

  “先放在我这里吧,以后再商量。”

  袁世凯选择留下这份密约,想做皇帝,列强的支持必不可少,但这份丧权辱国的条约也不能签字,倘若签了这份密约,一世的英名将会彻底毁在这面!

  袁世凯清楚这其的利害关系。

  袁世凯不想拿华民族的利益作为交换的条件换取自己当皇帝的筹码。

  他打算和日本人讨价还价,商量着来,不可不签,也不可全签。

  起码袁兆龙已经开了一个好头不是吗?日本人的目的无非是想让鄂军撤出山东,袁世凯完全可以以鄂军不受掌控为由拒绝这一条,日本人想讲理,可以去同鄂军身后的英国人讲道理,问问

  请收藏:https://m.bqgu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