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六十二章 挑火_重生之军阀生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二章挑火

  蔡锷万万想不到自己忠心支持大总统居然会做出这等下三滥的龌龊之举,在他看来,以袁世凯的号召力,走正规途径当总统那是理所当然的。

  而袁世凯竟然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悍然自作主张,公然操纵国会大选,视民主宪法于无物,这让蔡锷恼火之余心失望不已。

  北洋一派的高官们纷纷赴京,为袁世凯撑场面,蔡锷自然也是不例外。

  袁兆龙要去北京,是想看看袁世凯下一步到底要怎样,摸清楚他的套路,对症下药,阻止袁世凯的野心。

  而蔡锷赴京的目的,与袁兆龙如出一辙。在这一点,二人达成了共识。

  “蔡兄你是知道的,兆龙在北洋没有地位,也没有朋友,蔡兄是第一个看得起兆龙的人,今能与蔡兄一同赴京,探一探那龙潭虎穴,走一走那鬼蜮之地,兆龙不胜荣幸。”

  在北洋终于能有一个说得话的人,袁兆龙感觉很开心。

  同样的年轻有为,同样的革命志士,当蔡锷第一次见到袁兆龙的时候起,他知道袁兆龙是一个具有信仰纯粹的革命者,他不忠于民党,也不忠于北洋,是一个只忠心于自己信仰的自由人。

  此时的袁世凯已被权力蒙蔽了双眼,二次革命,实力被大度削减的民党再也无力同袁世凯对抗。

  能制服袁世凯收拢野心的恐怕只有北洋了,北洋众将虽同袁世凯离心离德,各怀鬼胎,可仍然视袁世凯为领袖,袁世凯仍然掌管北洋军的主导权。

  不能说是反袁,应该说是劝袁,让他及时悬崖勒马。

  一个人的力量是极小的,蔡锷需要一个盟友联手阻止袁世凯,这个盟友地位应该不能低于北洋三杰,可也要高于张勋、陈光远等人,而且实力在北洋具备一定的话语劝,思来想去,蔡锷最后想到了一个人——袁兆龙。

  英雄所见略同,蔡锷刚表明来意,便与袁兆龙一拍即合。

  蔡锷无奈道:“如今国之局势,东洋人,西洋人,好人,坏人,善人,恶人,富人,穷人,鱼龙混杂,想要夺权的民党、内部矛盾重重的北洋,虎视眈眈的洋人,如同一口铁锅烧开的热汤,热汤滚烫,一般人端不住这口锅,强行端锅,烫到了手,锅扔到地,只会撒了锅里的汤水。

  能端得起这口锅的唯有袁世凯一人,只有他带着那副手套。大总统必须由他来做,但是野心又会控制一个人的思想。”

  蔡锷的想法,袁兆龙表示赞同,的的确确,乱世出枭雄,乱世也终结于枭雄,唯有心够狠,手够辣的枭雄方能镇住乱世群雄,好人善人做不到这一切。

  袁兆龙也想过支持孙先生来做民国大总统,可时间久了之后才明白,一个理想化的人起不到稳定局面的效果。

  孙先生失去了对民党的掌控权是个典型的例子,孙先生所推崇的全民

  请收藏:https://m.bqgu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